内容简介
《有且仅有》是上海作家于是以好友林晓桦养育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的真实经历为基础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由虚构与非虚构两部分组成,交替讲述、相互激发,感人至深。
非虚构(2007—2016):以林珊的日志《静海之家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她养育患有自闭谱系障碍的林顿成长的点点滴滴。
林顿4岁时,母亲林珊第一次意识到他有自闭谱系障碍。此后,她动用全部心力,见招拆招地帮助林顿成长:背诵极富韵律的古诗词、设计母子间的卡片游戏、用“推手”游戏模拟人际互动……这个对她来说“有且仅有”的孩子,需要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教育方法。
愈加了解谱系障碍之后,林珊逐渐意识到丈夫内森也像是谱系障碍者。由于缺乏幼年期的干预,内森执拗、刻板的性格已难以改变,日常生活和工作经常遭遇挫折。这个由中国妻子、美国丈夫以及他们的爱子组成的当代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林珊决心以自己的学识与力量接纳和帮助家人。
虚构(2037):在不远的未来,长大成人的林顿成立公司,研制了协助自闭谱系患者与外界沟通的设备——脑波仪。在科幻的设想中探讨了现代脑科学以及AI技术干预、改善自闭谱系患者生活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于是
作家、文学翻译。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长、短篇小说,《慌城孤读》等散文集。译有三十余部英美文学作品,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云游》、布克奖得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证言》,国际布克奖得主玛丽克·卢卡斯·莱纳菲尔德的《不安之夜》、橘子奖得主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斯蒂芬·金的《黑暗塔》《杜马岛》等。
林晓桦
本书真实故事部分的原型、自闭症谱系患者的家属。
目录
2037 林顿的AI存档日志 2037-07-13 001
2007 在美国 林珊的日志《静海之家回忆录》 011
2037 林顿的AI存档日志 2037-07-13 147
2014 在澳大利亚 林珊的日志《静海之家回忆录》 163
2037 林顿的AI存档日志 2037-07-13 219
2015 在中国 林珊的日志《静海之家回忆录》 241
2037 林顿的AI存档日志 2037-07-13 277
2016 在美国 林珊的日志《静海之家回忆录》 289
后记 373
精彩书摘
1. 有且仅有的童年:听妈妈背古文
母与子,像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但也有过一个坚实的交点——怀胎的十月。而当他离开我的身体降临于世后,无论我们如何贴近对方,依然是两条方向各异的线。除非纠结,否则无法相交。
一岁的林顿是人见人爱的宝宝,圆溜溜的大眼睛,乌黑浓密的长睫毛,非常爱笑,而且是对着镜头笑,因为他还不知道那是镜头。他一岁半学走路,摇摇晃晃,摔倒、撞到都不哭不闹,默默地和地球重力达成和解,我叫他,他也不应,我怀疑过他是不是耳聋。但每次去医院或进超市的厕所,烘干机高频的呜呜声、启动饮水机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都会让他瞬间变脸,害怕却无处可逃,直往我怀里钻,这又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陌生人看到这场景总是友善地笑,孩子初见世面,大人都觉得好可爱,谁也不会多想大脑应对噪音是如何运作的。
林顿两岁这一年平淡又忐忑:对林顿是平淡的,我是忐忑的。书上说,这时候的孩子特别霸道,会有专属于自己的秩序和归属感,有点不讲道理,但事实上是智力在增长的表现。然而,只要我把儿童安全门栏(baby gate)上下装反,他就会吓得浑身发抖,放声大哭,这就不算正常了。但这说明什么,林顿的观察力太强?活动门其实没有上下之分,都扣得上,他注意到了什么细节?普通的育儿书上会指出,这种固执是为了增强他们内心微弱的安全感。但我由此得出了另一个结论:这孩子将带给我挑战,我需要时时刻刻观察他,揣测他言行举止的意义和原因,缔造出我们母子间的独特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