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在一场舞会上,来自伦敦的单身阔少宾利先生与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简彼此产生爱意。然而宾利的好友达西先生却因言辞刻薄、高傲冷淡,给二女儿伊丽莎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后来,达西发现了伊丽莎白活泼可爱的一面,暗自对她产生好感。但因伊丽莎白对达西已形成定见,使得他屡屡碰壁。尤其在同年轻军官威克姆接触后,伊丽莎白更坚信达西不仅心高气傲,而且还薄情寡义、言而无信,对他的厌恶感进一步加剧。
后来,经历了柯林斯牧师求婚、莉迪娅同威克姆私奔等事件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态度彻底发生了改变。在摆脱凯瑟琳夫人的阻挠之后,伊丽莎白与达西抛开了彼此的“傲慢”与“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
编辑推荐
《傲慢与偏见》纪念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2017)全新中译典藏本。
知名青年译者张思婷执笔翻译,以简·奥斯汀研究中的David M. Shapard注解本为底,借鉴中国传统古典小说的语言节奏与韵味,语体典雅繁复,译文“字字清脆,声声婉转”。
家喻户晓的爱情喜剧经典名著&文学史上深入人心的欢喜冤家&爱情故事经典原型:当下言情小说、文艺偶像剧、爱情剧中都能找到《傲慢与偏见》的影子。
J.K.罗琳愿意一读再读的小说。
名人推荐
一百多年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埃德蒙·威尔逊
在所有挑选小说这种艺术的人中,没有谁比简·奥斯汀更细心地遵守着小说艺术的规律,正是这一点使她胜过其他英国小说家。
——戴维·塞西尔
简·奥斯汀的所有作品我都读了很多遍,次数多得都记不清了。
——J.K.罗琳(《哈利·波特》作者)
每个人都喜欢简·奥斯汀的作品。我也是她的粉丝。
——保罗·格雷厄姆(硅谷创业教父、《黑客与画家》作者)
这本中文译本,从一开始,译者就紧紧抓住那幽默、轻快、又处处显露机灵的文字风格,试图拉近十九世纪英国与读者的距离。
――陈超明(实践大学应外系讲座教授)
(译者)思婷适时带领读者时空穿梭,模拟两百年前中文优雅含蓄的语言,让每种身份的角色按照简·奥斯汀调配说出妥当“时代话语”。
――黄裕惠(世新大学英语学系系主任)
媒体推荐
人的各种情绪是真实无误的,这是我们确信不疑的信条之一。然而《傲慢与偏见》让我们对此产生怀疑。
——《纽约客》
《傲慢与偏见》故事简单而又浪漫有趣的情节线索、富丽雅致的背景设置以及人物之间互动性极强的对话与言谈,使得它非常适合被改编成电视和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
——《赫芬顿邮报》
这部小说绝妙地展现了“傲慢”与“偏见”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它将关于生活的智慧与充满变化的情节融为一体。
——《卫报》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Jane
Austen)于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斯蒂文顿,从小受父兄良好教育和影响,热心阅读和写作,十九岁即创作了成熟的作品《苏珊女士》。她一生中创作了六部主要作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她的作品主要通过淑女绅士们的社会交际、日常对话来反映当时的家庭道德标准与社会礼俗,情节上带有明显的喜剧冲突特征,格调轻松诙谐。简·奥斯汀是英国历史上极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1817年7月18日,终生未婚的简·奥斯汀因病去世,后被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目录
译序 哪来那么这《傲慢与偏见》?
卷一
卷二
卷三
序言
译序 哪来那么多《傲慢与偏见》?
你手上的这本《傲慢与偏见》,至少是一九四九年以来台湾出版的第80种译本。真是的,到底哪来那么多《傲慢与偏见》?身为译者,这种感觉好比参加指定曲目歌唱比赛,结果抽到80号,而同样一首歌,评审和观众已经听79遍,想要脱颖而出,势必得与众不同。《孙子兵法》
有言:“知己知彼,胜乃不殆”,赶紧看看前79位参赛者表现如何?
这一看之下,太好了!原来有31位参赛者没唱齐全,是节译本。剩下48位当中,有位叫“东流”的来头不小,
总共有31家出版社出过他的译本,但他或施展隐身术(署名“编辑部”或“佚名”),或化名东毓、束毓、陈慧玲、李思文、罗威明、吴庭芳、琼斯,只以真面目出现过6
次。因此,除去东流不算,目前参赛者锐减为17位。但这17位当中,又有位“王科一”善于隐身,并曾化名钱汉民及
夏颖慧。所以,真正的全译本只有11种,其中东流和李素来自香港,王科一、孙致礼、雷立美、乐轩、倩玲、张玲和张扬来自大陆,陈玥菁、刘佩芳和邓盛铭、吴妍仪来自台湾。
啊!突然从编号80号跳到12号,简直比中了彩票还要高兴!这下可以在“唱功”上下功夫了。文学翻译就像演唱,同一支曲子,作者先唱一遍,译者再唱一遍,两位歌手的音色虽然不可能一样,但是音准可以要求,唱腔可以模仿,情味可以再现。译者身为演唱者,当然有自己的“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并非文风晦涩的作家,《傲慢与偏见》更非难懂的小说,但两百年前的语言和风俗毕竟与今日不同。为了不唱得荒腔走板,我使用了David
M.Shapard
的批注本。该书左页为原文,右页为批注,原文以原作初版为准,再以二、三版辅助校订,批注则解说当时用字及风俗习惯,点评写作技巧,指出言外之意,附上当时的服装、建筑、庭园、室内装潢、交通工具等插画,书末则附录地图及小说大事年月表。有了这么厉害的歌唱老师,便晓得stupid
要唱成“无聊”(dull), morning 应唱作“白天”,supper则唱作“消夜”。相信纵使歌手再音痴,也绝不会唱得五音不全。
如今音准有了,可以来琢磨唱腔了。比起台面上的新生代偶像,简·奥斯汀(1775—1817)的唱腔无疑老派
些。为了模仿简·奥斯汀,我从曹雪芹(1715—1762)细说《红楼梦》开始,一路听到文康(大约1821—1875)演义《儿女英雄传》,待柯林斯先生出场,便请出诸葛亮先生来“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一番,碰上达西先生振振有词,则请顾炎武先生来示范说之以理、晓以大义,唱到破音处,则得吴佳珍和谢孟蓉两位编辑指导。因此,虽不敢说唱得像《老残游记》里的王小玉那样“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至少也像王小玉的妹妹那般“字字清脆,声声婉转”。
音准和唱腔都到位了,只差再现简·奥斯汀的诙谐和讽刺,这两点从开篇第一句即展露无遗: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简·奥斯汀以寥寥数笔,点出全书的婚姻和财产两大主题,并奠定诙谐和讽刺的基调。在诙谐方面,简·奥斯汀利用突降(bathos)修辞,先庄后谐。原以为她要说什么崇高的真理,孰知却是有钱单身汉要娶太太这种“假语村言”,令人不禁莞尔。在讽刺方面,有钱单身汉要娶太太分明是反话(irony),依照当时的社会现实,缺钱的小姐急需有钱的丈夫,有钱单身汉压根儿不缺太太。简·奥斯汀巧妙利用语序,先一本正经,后诙谐讽刺,为这部幽默喜剧定了调,类似的手法在原作中屡见不鲜。因此,我亦步亦趋地跟随原文语序,以求再现原唱的情味。
好啦,不过区区一介天涯小歌女,哪来这么多“傲慢”与“偏见”?还是少说几句,请各位观众听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