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编辑推荐
吴煦斌的文字别具一格,“简朴深邃,对一字一句都予以精微雕刻”,呈现出香港文学在语言造诣上所达到的高度和纯度。以其谦逊静默、丰润动人的独特方式,书写想象中的自然风貌和对终极事物的追寻,存续天真朴拙的意趣和哲思。 ?作为生态学领域的学者,“不同以往香港文学所展现出的强烈城市性格”,作者开拓出关注大自然的向度,对文明、自然、生命的冲突与和解有着更为深入的思索。她以孩童的目光带我们进入荒原、丛林、山野,体会古老而庄严的生命的盈亏和死亡杀戮的循环。
吴煦斌是香港女性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既有超越性别的形而上高度,而落笔又有女性的细腻与温暖,处处召唤着对生命的热爱与信仰。
她的小说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以诗质的语言、古典的迹象,表现意识的流动,将自然气色与内心风景交融一处,使读者沉溺其中,获得审美享受。
内容简介
吴煦斌,本名吴玉英,1949年生于香港。诗人、作家及翻译家,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生态学硕士。其夫为香港著名诗人、学者也斯。其作品散见于《文学季刊》《四季》《中国学生周报》《大拇指》《香港文学》等。译有《呕吐》(萨特原著,1971年);著有《牛》(短篇小说集,1980年;2016年再版)、《吴煦斌小说集: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1987年)、《看牛集》(散文选,1991年;2020年再版)、《十人诗选》(诗合集,1998年)、《Bison》(《牛》英译集,2016年)等。
作者简介
吴煦斌,本名吴玉英,1949年生于香港。诗人、作家及翻译家,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生态学硕士。其夫为香港著名诗人、学者也斯。其作品散见于《文学季刊》《四季》《中国学生周报》《大拇指》《香港文学》等。译有《呕吐》(萨特原著,1971年);著有《牛》(短篇小说集,1980年;2016年再版)、《吴煦斌小说集: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1987年)、《看牛集》(散文选,1991年;2020年再版)、《十人诗选》(诗合集,1998年)、《Bison》(《牛》英译集,2016年)等。
目 录
i 吴煦斌的短篇小说 刘以鬯
1 佛鱼
9 石
19 山
27 木
49 海
53 蝙蝠
59 马大和玛利亚
65 猎人
91 牛
125 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
141 信
161 丛林与城市间的新路 梁秉钧
167 后记 吴煦斌
媒体评论
吴煦斌在她的小说中不仅描写了现实世界的表面,还揭示了现实里边的本质。她写“不常常是蓝绿色的”海。她写“一夜之间消失”的山。她写“美丽奇怪的石子”。她看来是个相信自然律的人,探究“生与死”,或者“人类远古的童年”,或者“广大的家居”,即使“远离宇宙”,仍是以大自然的精气作为基础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浩如烟海,像《猎人》与《牛》那样具有独特风格的,并不多见。读《金锁记》,我惊服于张爱玲在小说中显现的智能。 读《猎人》与《牛》,吴煦斌在小说中显现的智能同样令我惊服。张爱玲是绿丛中的红,写小说,有特殊的表现手法。吴煦斌的小说,为数不多,也常能令人感到新鲜。两人之间只有一点相似:与众不同。-
——香港著名小说家、编辑 刘以鬯
吴煦斌作品不多,但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放在现代中文小说的传统中自有她的特色。她小说的魅力一向来自文字本身,读来令人觉得作者对每个字都重视,都带着个人感觉,是她独特的世界观令文字不随流俗,的确是少数能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的东西。
——香港作家 梁秉钧(也斯)
*耐人寻味的是吴煦斌的《晕倒在水池旁边的一个印第安人》,侧写一个留美学生在校园里与一个印第安人的短暂邂逅,乍看与香港毫无瓜葛,但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种族、殖民、语言、文化、离散的问题缓缓托出,终于产生了物伤其类的感伤:在后现代的(香港)社会里,谁的心头没有一个孤单的印第安人?
——哈佛大学教授 王德威
免费在线读
一个晕倒在水池旁边的印第安人
编者按:这些笔记原藏于加州史氏海洋研究所档案室。本刊驻美记者取得研究所所长罗生柏教授的同意,交由本刊发表。笔记原作者是七十年代研究所学生,是所内唯一的中国人。为人害羞、寡言,与同学不相往来。他的笔记放在一个灰色文件夹里面,外面画了一颗胡桃,右上角有“报告”二字,但内文不类学术报告。为保留学术材料以便有志者将来进一步研究,
以及保存海外华人生活鳞爪,本刊谨把笔记发表,不加删节。
发现
他挺拔沉默如我父,我起初不晓得他是印第安人。他倒在研究所旁边模拟海潮的水池边,手垂到水里,蜷伏在那里像一个婴儿。我们刚在化验所前晒网,网上还黏着红草和雏鱼。我退后站到树旁的阴影那儿,便看见他了,远看他像初冬的土壤,我们走上前去,看见他上身赤裸,只穿一条羊皮的短裤,腰旁有一柄套着鹿皮鞘的短刀。他的手很冷。我们用亚摩尼亚把他救醒,然后搀他起来。他随着我们的协扶站起来,缓缓升高如一头熊。
我们领他进入会客室让他坐在沙发上,沙发的柔软令他害怕,他狐疑地站起来,看着逐渐平伏的坐垫,然后远远跑到墙角蹲下来。此后他再没有走近沙发了。他抬起头仔细看我们。他的头发很短,脸孔舒坦而柔和,轮廓有点像我国北方的男子。或许远古的时候我们曾是亲近的人,他的先祖从蒙古迁徙,穿过相连的冰峡经亚拉斯加来到北美,我们因此脸上有相近的痕迹。但我们也只是猜他是也夷族吧了。他不懂英语也不懂西班牙语,我们请来了本地的印第安人当斯跟他交谈,但他们亦只有“土地”(tu-wee)这字是相通的。当斯说他可能是也夷族最后一个生还者。也只有也夷族的眉是相连的。一九一一年美国步兵跟他们多次战斗之后把他们差不多全杀死了,只剩下五个仍在森林奔逃,他们的尸体亦相继在河边发现。他可能是他们辗转许多代后成长的孩子。但他为甚么会昏倒在白人的世界里?这一年来森林署不断派队伍到奥维斯山脉勘察,是他因为要逃避他们而走错了相反的方向吗?他独自在林中生活多久了?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暂无购买信息!
|
|
|
相似商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