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
我的帐户
|
我的暂存架
|
代查代找
|
联系我们
首页
图书
影视
音乐
期刊
百货
人物传记
|
中医养生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外国经典小说
|
樊登推荐
|
张爱玲全集
|
amazon畅销书—小说
|
理想国译丛
|
南怀瑾全集
|
图书精彩专题
|
著名作家
该商品在普通购物车已经存在,还需要放入预订购物车吗?
继续放入
|
取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
-
哲学
-
哲学知识读物
图书排行榜
1.中国书画大系—
2.培养有领导力的
3.一年不花钱:我
4.天机——第四季
暂无大图
说理(陈嘉映著作集) 陈嘉映直面“哲学”的系统之作 哲学是什么?怎样做哲学? “用现代汉语写出优秀的哲学,自然就有了中国哲学”
市场价:¥78.00
会员价:
$38.99
VIP价:
$37.04
作者:
陈嘉映 著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9月
ISBN:
9787532175499
版次:
1 版
印次:
1 次
开本:
32
页数:
1
装帧:
简装
商品所属分类:
图书
-
哲学
-
哲学知识读物
会员促销价:
$38.99
(
0% Off
)
VIP促销价:
$37.04
(
5% Off
)
7-10个工作日发货,免运费,满$39免$6.49包装处理费。
了解详情
   
预订价:
$32.76
(16% Off)
陆空运输4-5周到货美国(某些月份会达到6周)。每笔订单不论金额多少,免包装处理费,只收取$11.99运费。
了解详情
   
组合商品
(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商品简介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哲学通过说理达乎道。这让哲学与艺术、宗教等精神领域区分开来。
说理并非只是展示逻辑的强制力了事,说理需要与向之说者的自我连起来。深刻的道理要透达人心。
观念的舞台上,演出着五花八门的主义 :个人主义、 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科学主义,更不消说 消费主义。唱都在唱,但没有互相聆听,热闹之余,我们这个 时代始终没有培育起厚重的意义。在没有*标准的世界中寻求贯通之理,辨别虚幻与真实,对于思想者来说,还是一件刚开始学习的课业。
作者简介
陈嘉映,1952年生,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无法还原的象》《从感觉开始》《旅行人信札》《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白鸥三十载》《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 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学》《感觉与可感物》《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等。
目 录
哲学之为穷理 001
1.1 哲学是什么 _001
1.2 好道与说理 _003
1.3 行止与言说依乎道理 _003
1.4 哲学大致就是穷理 _004
1.5 默会道理与明述道理 _005
1.6 道理在言说中成形 _007
1.7 成形者与未成形者是同一个吗? _009
1.8 因事说理和离事说理 _009
1.9 寓言 _013
1.10 拈花一笑 _015
1.11 讲出了什么道理? _016
1.12 同一个道理的不同表述 _017
1.13 命题不是道理的绝对表述形式 _017
1.14 同一者可言说吗? _019
1.15 烹小鲜与治大国 _019
1.16 道与术 _020
1.17 道的位置 _022
1.18 凿与虚 _024
1.19 “按道理说” _026
1.20 大道立身 _027
1.21 道、理、道理 _027
1.22 道理、理、道、说理这些词怎样译成英文? _031
1.23 道理不是自然规律 _033
1.24 所以然或前因后果 _036
1.25 机制还原 _037
1.26 思辨理论 _039
1.27 然与所以然 _041
1.28 哲学通过穷理达乎道 _042
1.29 穷理与常理 _044
1.30 自然理解 _046
1.31 非常之事与非常之理 _047
1.32 系统说理 _049
1.33 贯通 _051
1.34 建筑与网络 _054
1.35 体系需要生活世界的支撑 _057
1.36 统一思想就是没思想 _059
1.37 哲学作为对话 _060
1.38 初级反思与哲学之为治疗 _063
1.39 中西哲学的区别 _066
第2章 哲学为什么关注语言? _069
2.1 语言转向 _069
2.2 语言或概念 vs. 事质 _071
2.3 反形而上学 _073
2.4 “眼睛是什么?”有两层意思 _078
2.5 “语义学上的发现” _079
2.6 语言中凝结着根本的道理 _082
2.7 在种种精神客体中,语言何以高标特立 _082
2.8 说话只是为了让人懂,行为不是这样 _084
2.9 哲学检视我们怎样说到世界 _086
2.10 唯语言能论证 _087
2.11 概念考察 _087
2.12 概念考察的日常缘起 _089
2.13 概念考察之为知 _090
2.14 概念与道理 _092
2.15 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_094
2.16 概念考察与语词分析 _095
2.17 日常语言作为证据的优越性 _096
2.18 概念考察之为“科学” _098
2.19 不是“语言学转向” _101
第3章 “哲学语法” _105
3.1 维特根斯坦使用“语法”一词的大致情况 _105
3.2 维特根斯坦论语法与逻辑的区别 _106
3.3 逻辑/语法 vs. 经验的两分与“中间地带” _109
3.4 维特根斯坦评说哲学语法与普通语法之同 _112
3.5 维特根斯坦评说哲学语法与普通语法之异 _114
3.6 研究者论两者的区别 _116
3.7 形而上学与语法任意性 _119
3.8 任意性的限制,自治性 _123
3.9 工具与实践的自治性 _127
3.10 复杂工具 _128
3.11 对应与“负责” _129
3.12 自然事实的不同角色 _132
3.13 使用者与研究者 _137
3.14 游戏规则 _139
3.15 “规则”,烹饪与象棋 _142
3.16 “用法”,棋规与棋理 _145
3.17 约定与道理相交织 _148
3.18 哲学语法与普通语法(1) _152
3.19 规则与道理 _153
3.20 哲学语法与普通语法(2) _155
3.21 “深层语法” _157
3.22 哲学语法与普遍道理 _160
3.23 本章小结 _162
第4章 论理词与论理 _165
4.1 长篇论理 _165
4.2 论理词 _166
4.3 故事与论理 _170
4.4 移植词 _174
4.5 大多数现代汉语论理词是移植词 _177
4.6 移植词的汉化 _178
4.7 移植词带来的困扰 _179
4.8 移植词与“中国哲学” _180
4.9 论理词作为论题名称 _184
4.10 两个层级间的跳跃 _186
4.11 论理词用来明确标识两分 _187
4.12 论理用法更准确吗? _188
4.13 新概念与旧语词 _190
4.14 新概念和旧词原来的含义是怎样联系的? _192
4.15 真义,“知行合一” _194
4.16 改变本义或不改变本义 _196
4.17 “本真术语” _197
4.18 被考察的语词和用来考察的语词 _199
4.19 语词考察和用语词来论理 _201
4.20 科学术语 _202
4.21 语词的理论负载 _203
4.22 论理词与日常语言 _205
4.23 语词“真义”与唯一理论 _207
4.24 一定要用论理词论理吗? _208
第5章 感知与语言分析 _211
5.1 休谟与“感官感知” _211
5.2 感觉资料理论 _212
5.3 语言分析方法 _214
5.4 应对语言分析攻势 _215
5.5 “日常语言作为起点” _218
5.6 “过度概括”和“简单两分” _222
5.7 自然语词与概括层次 _225
5.8 概括与说理 _226
5.9 两分与分类 _230
5.10 我们看见的是什么? _234
5.11 感知、“感官感知”、“五官” _236
5.12 五官之觉 vs. 内感知 _237
5.13 视觉 vs. 触觉 _240
5.14 感觉语词的错综联系 _242
5.15 看上去与实际所是 _245
5.16 证据—结论模式 _248
5.17 生理—心理感知理论与感觉资料理论 _250
5.18 看见图案的周边情况 _256
第6章 亲知与观念 _261
6.1 有感之知 _261
6.2 亲知的丰富性 _263
6.3 浅知深知 _264
6.4 two hundred and sixty thousand 265
6.5 知道与理解 _266
6.6 你怎么知道她是你妈妈? _269
6.7 笼统所知 _272
6.8 观念与观念体系 _272
6.9 缘虚假的观念行动 _275
6.10 何不跟着感觉走? _277
6.11 观念批判 _278
6.12 观念批判与概念考察 _280
第7章 看法与论证 _283
7.1 μετ? _λóγου _α?ληθ? _δ?ξαν _?πιστη?μην _ε?ναι _283
7.2 说理—论证,证实,证明 _285
7.3 为什么要带有说理—论证? _288
7.4 抬杠 _289
7.5 论证只是装饰? _289
7.6 没有事先看法的推论 _290
7.7 从自明者开始推论 _292
7.8 树上十只麻雀 _293
7.9 形式推论与框架 _296
7.10 直觉 _298
7.11 灵感 _301
7.12 《静静的顿河》的作者 _304
7.13 看法与偏好 _308
7.14 看法的厚度 _310
7.15 论证的结构不是看法的结构 _312
7.16 假如《静静的顿河》是外星人所著 _313
7.17 不被说服与终极理据 _316
7.18 改变他人主张的诸多途径 _317
7.19 口服与心服 _318
7.20 论证求取所以然 _321
7.21 威胁、欺骗、利益之争 _323
7.22 不愤不启 _324
7.23 申辩式说理 _327
7.24 理据要多普遍? _328
第8章 普遍性:同与通 _331
8.1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关心普遍性 _331
8.2 Universal和General 332
8.3 理性的普遍性和经验的普遍性 _332
8.4 相对主义 _335
8.5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_336
8.6 抽象普遍性 _338
8.7 关系共相 _339
8.8 稳定的共同点 _340
8.9 “内在规律” _341
8.10 人必有一死 _343
8.11 普适性 _345
8.12 英语没有骈文 _346
8.13 翻译同一性 _348
8.14 从相通而不是相同来理解普遍性 _350
8.15 普遍性之为特殊性的注脚 _351
8.16 典范与本质 _354
第9章 事情本身与事实 _357
9.1 事实概念处在近代思考的核心 _357
9.2 事情与事实 _358
9.3 Happening 361
9.4 树林与木材 _362
9.5 全部事实与相关事实 _363
9.6 复杂事实与原子事实 _365
9.7 从金星到星星不是确定事实 _367
9.8 事实的“分解” _367
9.9 假象与事实 _369
9.10 确定事实的办法多种多样 _371
9.11 “终极不可怀疑的事实”和“没有事实” _372
9.12 有待解释的事实 _373
9.13 突兀事实与平淡事实的相互转换 _375
9.14 事实是独立的还是互相联系的? _375
9.15 同一个事实的不同说法 _377
9.16 是不是同一个事实的边缘情况 _378
9.17 事实独立是指不依附于特定立场 _379
9.18 雪和白有联系 _379
9.19 概念联系就是事物的一般联系 _380
9.20 确立一个事实属于哪种一般事实 _381
9.21 经验推理百密一疏,还需要证据 _381
9.22 事实对理论中立 _382
9.23 事实在情境中说话 _382
9.24 事实的说话方式 _383
9.25 减少语义联系 _387
9.26 转向事实的说话方式不是“换个说法” _389
9.27 “成绩差”和“70分”哪个给出更多信息? _390
9.28 印象有时比事实还重要 _392
9.29 理论上行与事实下行 _393
9.30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_395
9.31 判断不是偏好 _396
9.32 工具性价值与价值本身 _397
9.33 墨迹作为赤裸裸的事实 _399
9.34 价值中立 _400
9.35 所知与知者相连 _401
9.36 社会科学 _403
9.37 穷理尽性 _405
本书所引著作名称缩写表 _410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暂无购买信息!
相似商品
权力的眼睛(修订译本)
不正义的多重面孔(这
哲学,为人生烦恼找答
(现代人小丛书)现代
哲思与海:当我们看海
南怀瑾选集(全集典藏
AM01批判性思维:《学
我是谁,或什么:一部
洞见(《为什么佛学是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
(守望者)通向巴塔耶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简
战略合作伙伴:
中图在线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壹嘉出版
首次购物
·
如何注册
·
如何购买
·
如何找到商品
·
安全说明
付款方式
·
支票付款
·
信用卡付款
·
现金帐户余额付款
·
优惠券帐户余额付款
配送问题
·
送货方式
·
订单运输情况查询
·
配送时间及费用
·
全球配送
我的账户
·
查看订单
·
暂存商品
·
优惠券帐户
·
现金账户
售后服务
·
退货服务
·
换货服务
·
缺货商品处理
·
产品小知识
联系方式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3-2020 Timesbook.com Inc.